当前位置: 首页 >企业文化 >职工作品 >

“我与冶金地质”——忆往昔峥嵘岁月

来源:厦门分公司 李伟才 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28日  浏览次数: 1510

打印

我与冶金地质

忆往昔峥嵘岁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一个冶金地质二代的成长历程

揆诸过往,几十年风雨兼程,从先辈们的筚路蓝缕,到如今铺就的康庄大道,一代代冶金地质人前仆后继,投身其中。而我同样有幸参与,见证了这段光辉岁月。如同电影倒带一般,曾经职业生涯的种种,仍是历历在目。

早在九十年代伊始,刚刚初中毕业的我去打暑假工,成为了一名钻探工人。每天有着12元的工资,包含伙食费在内。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,起早贪黑,汗流浃背的生活让我深深体悟到了父辈的艰辛。历经磨砺,才明白何谓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。于是年纪还小的我发誓要好好读书,以期往后的人生能够轻松一些。与此同时,我与前辈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当时前辈廖光志的一小节手指头被打断了,依旧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,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深受震撼。在工地上的经历也让我了解了一整套钻探施工流程,为后来参加地质勘察工作埋下了种子。

初出茅庐

1997年7月,我大学毕业后,如愿进入了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工作。上班的第一周就是单位的培训课,而后就安排张建安(原地质二队队长)带领我和吴志坚、朱志军三个刚刚毕业的新人去设立了漳州办事处。开头万事难,在张总的不懈教导下,我们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,也学习了如何为人处世。在此期间我们三个大学生走访了很多市场,当时的漳州一市九个县,我们每个都去跑,但是当时的漳州一年的建设仅有6个亿,而且当地地方保护主义很强。因为闽南各地的腔调不一,我不得不学会了漳州的方言,才堪堪打破这层壁垒。

荆棘塞途

1999年2月,历经过在漳州一年半的磨练后,我被调回了厦门分公司。在公司的安排下,我居住在单位设立的厦门岛内廉租房中,和葛副总工(冶金工业总部退休返聘)一同承接岛内项目。当时领导安排我每天在设计单位和地产公司间两点一线,和葛总还跑到厦门某集团去竞标88层大厦的项目。我毕竟还是毛头小子一个,俗话说:“嘴上无毛,办事不牢”,从而被轻视,该项目也就成为了镜中花、水中月。那时还和福州分公司领导蔡仙发(现任总公司经理)去漳州港招商一个大项目,将该项目勘察的任务一举拿下,但是后来才知晓对方是诈骗公司。总之可以囊括成一句话,当时的项目,僧多粥少。

崭露头角

2000年春节后,在父亲的指引下,我在同安去签约并部署机台施工,从而认识了设计院和业主、总包单位。由于父亲的业绩有口皆碑,爱屋及乌之下,大家都放心的把更多的业务交给我。从此以后,在机遇与实力并存的条件下,我迎头赶上了冶金地质工作者共同造就的时代大潮,成为了一名新市场勘察人,真正意义地参与了对冶金地质工作的建设。我个人也出资购买了四套钻机,每个机台配套一名机长和三名工人,在以前暑假时做钻探工积累的工作经验与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。

登堂入室

 2002年春节后,邱树生刚刚担任厦门分公司经理,我们的业务遍地开花,蒸蒸日上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杏林有个项目,业主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我后来才得知那天他约了我和另外一个勘察院院长去了解现场,人家院长是开小轿车到现场的,在现场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下就说没问题,而后就离开了。我是雇摩的到的现场,进行了现场踏勘,走遍了这片区域。黑皮鞋变成了白皮鞋,周身充斥着粉尘,衣服上也落满了弥漫的灰。最终我发现在角落里裸露了一个很大的石头,于是便把施工难度和价格报给业主,并建议对方支付更多一些报酬,我们顺便帮他把石头范围大小勘察出来。若是石头体量足够大,开采卖出的钱或许能与勘察费和设计费持平。业主在我勘察现场时与我走完全程,听我所述,便认为我做事更为靠谱,就让我承接了这个项目。这或许便是“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”蕴藏的道理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随着人脉积累的广度与深度逐步递增,我的业务能力也越发纯熟。在党的领导下,经济大繁荣的时代悄然而至,在总局的扶持下,项目同样纷至沓来,我的业务量每年都在单位中名列前茅,稳居四强之位。令我感慨良多的是,在大学期间经常和校友打牌、参加各种活动,大家的感情日愈深厚,虽然在毕业后各奔东西,心中却还惦记着彼此。后来一个校友的单位要进行勘察,项目庞大,他将我举荐给了他的领导。在过年前三天投标中,很多外地勘察院的工作者都回家过年了,我一挥而就,竞标成功。我的第一桶金,首功在于老友的鼎力相助。正是这个项目,让我完成了资本积累。每每向别人谈起此事,我将之戏称为“打牌挣来的第一桶金”。

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,言犹在耳:“勘察人饿不死,也发不了大财,有钱不要乱花。”言语虽然质朴,却阐释了平常人在世间摸爬滚打得出的道理。那时常常应酬到三更半夜,早晨睡到日上三竿。我经常被父亲叫醒,让我没事去找设计院泡茶、聊天,若是有项目出现,也便于获取先机。这与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再者,知道联系对象,也方便对接业务。父亲的言传身教贯穿了我的生活,早起也成了我的习惯。

常言道,“先谈温饱,再谈理想。”当初懵懂的我步入这个行业,其目的在于生计。而在解决了生计问题后,我便对这份职业的内核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思考。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、以找立功为荣、以艰苦奋斗为荣”的三光荣精神,与一代代冶金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,感人肺腑。而这种精神与传统,为千千万万的新地质工作者所赓续、发扬。身为一名光荣的党员,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,我深刻地认识到即便人到中年,也不应以此为借口,抱残守缺、固步自封。应增强“政治、大局、核心、看齐”四个意识,坚定“道路、理论、制度、文化”四个自信,身体力行,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、全党的核心地位,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。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紧跟党走,与时俱进,才是我们应奉行不悖的真理。这份职业,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而是与家国天下挂钩的一种理想,一种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