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莆田分公司 戴国忠 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12日 浏览次数: 2124
唐代诗人黄滔有诗云:“山有重囊势,门开两径斜。溪声寒走涧,海色月流沙。”咏述了“海军顶”以囊称谓的含义和非凡气势,这里曾是海军某部雷达站曾经的前哨阵地,这是一个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,直到现在,水、电仍不通。海军某边防部队雷达站从 1962 年选址,1963 年测试,1965 年进驻,1981 年撤离,“海军顶”光荣履行了近二十年的国防战备值班任务,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几代数百名热血男儿守护于此,默默地奉献了他们最美丽的青春年华。
追寻着当年驻防战士的足迹,福建冶地恒元集团有限公司(二局)所属冶地恒元建设莆田分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从囊山村出发,一路拾级而上,向“海军顶”革命基地进发。石板台阶上每100 阶便有标注,没爬多久便看到石壁上凿刻出“天路印痕”几个大字,警示大家接下来道路的艰险。在1300 多级台阶后便到达了天元岩,大家回头看山脚下的囊山村,在阡陌纵横间错落有致,远处的江阴港在云雾的萦绕下若隐若现,也呈现出几分海天一色的景象。此时部分同志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,而石阶路也止于此处,再往上是曲曲折折的小路,更为艰险,或碎石填筑,或凿壁为阶,遇到特别陡峭的地方,还得抓着缆绳才能前行。
上山攀爬途中,见一处岩壁,因流水的长年累月侵蚀,与构造节理一起将坚硬的岩石切割得沟壑纵横。山上没有常年性流水,但就是靠雨水等的作用,慢慢地也有了沟壑。磐石固坚, 水滴石可穿。
在接近山顶的地方,有一片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乱石堆,石堆中长出了一些灌木,树根与石头紧紧缠绕在一起,给灰色坚硬的石头增添了几分生机。石礁的一旁,耸立着几块石柱状的石头,迎着四面刮来的大风,岿然不动,默默地守护着上山的路,凝视着山脚下的村庄,眺望远处海湾,聆听岁月诉说。
历经一个多小时后,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山顶,站在峰顶,涵江、梧塘、西天尾风光一览无余;兴化湾、平海湾、湄洲湾景色若隐若现。而再回首上山道路,崎岖不平,轻装爬行都非常困难,难以想象,曾经负重上山的战士,靠肩挑背扛岗哨所需的全部物资和仪器,是何等的艰难。
山上经常遭受炎热、大雾、潮湿、强台风等极端气候,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,当年战士们共修筑了2 座营房,山顶的是雷达监测工作区,山坳处的是官兵生活区。山顶的营房虽饱经风霜,却依旧坚挺,厚重的石砌砖墙,已与巍峨的囊山融为一体。营房不远处是哨所,依旧在注视四处风云变幻,聆听八方风声雷动。当年的战士们也正是在这里,用“天上不放过一只鸟, 海上不放过一根草”的要求,筑造海上长城,为海防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血。山坳处的生活区,如今却只剩下断壁残垣,但我们从中依然可以感受到,当年一批又一批海军顶守卫官兵始终坚定自己的革命信仰,传承革命红色基因,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,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岗位,为祖国的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据当年驻防战士回忆所述,当年“海军顶” 周边荒无人烟,从山下通往“海军顶”,只有一条崎岖不平、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。官兵们的大部分给养、装备、物资,大多由山下村民们负责运输。他们承担了“海军顶”部队的全部支前任务,用一根根扁担协助部队守卫海疆,谱写了那个时代一幕幕令人感动而难忘的拥军颂曲。而如今,那个曾经为“支前”工作不遗余力的革命村庄,曾经的贫困村庄,在党的领导下早已实现全面脱贫,正向着乡村振兴稳步前进。百姓生活环境整洁明亮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溢于言表。
感慨于“海军顶”的今昔,更感慨于国家的发展壮大和百姓生活变化,我们更坚定了理想信念,要铆足干劲,咬定青山不放松,为冶金地质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。(转自《中国冶金地质》2022第5期 )